祭祀大典、雅歌投壶、箭阵表演、汉仪婚礼、酒道、拜师、明星献歌,免费品尝祈福酒、网友观礼团现场观礼等观众互动环节亮点纷呈
近日,笔者从第二届献王汉文化节组委会上获悉,4月16日,河北献王集团、献县献王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献王汉文化节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献县汉墓群献王陵举行。
该文化节包括:祭祀大典、雅歌投壶、箭阵表演、汉仪婚礼、酒道、拜师、明星献歌等内容。其中雅歌投壶、箭阵表演、汉仪婚礼、酒道演礼、明星献歌还是首次在文化节上亮相。
同时,此次汉文化节上还设置了品尝祈福酒、汉服体验、网友观礼团现场观礼等观众互动环节,为让大家了解活动内容及历史渊源,笔者整理了相关史料,与君飨之。
祭祀大典
自2012年3月31日起至今,河北献王集团与献县农民艺术家协会连续五届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沧州献县汉墓群献王陵举办献王春祭大典,每届一个主题;力推献县“实事求是发源地”“儒家文化再生地”成为河北靓丽名片。
献王刘德一生搜集整校先秦六籍,校对五经,编订孝经。掀起了历史上次大规模典籍整理运动,成为西汉影响的学术中心。班固在《汉书》中评价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对旧书“求真是”,“留其正本。”对实际存在和发生的事(实事)进行研究、探讨,以“求”得真理性的结论(是)。后来引实事求是并给予新的解释,成为思想的核心和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并由此决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如今,“实事求是”在已家喻户晓。
斗转星移,通过祭典使献王文化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让献王思想与精神再次得到升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的内圣修养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情怀,构成了献王文化的核心。
今年献王汉文化节祭祀活动,将有百余位身着汉服的“古人”遵古制、循古礼,以礼乐、歌舞、释奠礼呈现在人们面前。按就位、迎神、初献礼、读祝、分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等礼仪程序,向献王献礼,表达对献王这位古圣先儒的深切缅怀和无限景仰之情。
射礼
《礼记·射义》载:“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以立德行者,莫若射。”射礼程序分备礼、迎宾、开礼、配耦、纳射器、倚旌、诱射、一番射、二番射、三番射、旅酬、送宾等。
儒家把射礼作为正心修身、反躬自省的一种方式。“发而不中、反求诸己”。射礼从单纯的体育竞技活动升华为一种巧妙的道德导引方式,即华夏先民的“寓德于射、寓礼于射、寓教于射”。
《射义》说,无论是做父亲的、做儿子的,还是做人君、人臣的,都要把箭靶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来射。尽管同用一个箭靶,但各人所要命中的道德目标却各不相同。射鹄的过程,就是反复内省、存养、进取的过程。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位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如何面对失败,培养起百折不回的毅力,从失败走向成功,可以从射礼中得到体悟。射礼有道德的教化、有礼乐的熏陶、有体育的锤炼、有竞争的引导。是一份珍贵而独特的历史人文遗产。
投壶
投壶源自于射礼,郑注《礼记》云:"投壶,射之细也。"《礼记·投壶》记载,以盛酒的壶口作标的,在一定的距离间投矢,以投入多少计筹决胜负,负者罚酒。常在宴会上玩,以助酒兴。
投壶不仅继承了射礼的仪节,还继承了射礼正己修身的礼义。投壶程序:宾主就位、三请三让、进壶、投壶、释算、酌酒(司射说:“请胜者为不胜者酌酒。”此时,胜者向败者罚酒。 胜者为败者酒爵中斟满酒,奉上,败者接过,说“赐灌”。胜者曰:“敬养”。败者将罚酒饮下)、复始:第二轮投壶开始。
西汉景帝中元二年夏五月,献王刘德、王妃宴请毛苌、贯公、颜真、王定等人,在河间国都乐成西部滹沱河畔望友亭上雅歌投壶。亭处水上,荷花吐艳,金鲤戏水。亭上简编堆砌,钟磐排列,乐起悠扬……又据《西京杂记》说,汉武帝时有一个郭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
投壶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发扬光大。明代也有不少投壶着述。现北京中山公园内还有一个十字形亭子,叫"投壶亭"。公园里还保存了六只古代铜质投壶,大约都是清代遗物。
汉服婚礼
婚礼也叫“昏礼”,取“黄昏举礼之义”。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在黄昏行娶妻之礼,故而得名。昏礼是继男子冠礼或女子笄礼之后的人生第二个里程碑。
周代没有的聘礼,没有铺张的排场,也没有喧闹的筵席。昏礼重的是夫妇之义与结发之恩,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可以喧闹嘈杂的事。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火,在盈盈火光中思念着远去的女儿;夫家也三日不举乐,安慰着思念双亲的新娘,整个仪式宁静安详。
《礼记·昏义》规定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没有后世的催妆、送妆、铺房及挑盖头、跨马鞍等副仪节及杂俗。婚服也不是现代人想像的大红大绿,或是戏服中常见的凤冠霞帔,而是端庄的玄色礼服,整体仪式安静细致、典雅庄重,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代表着纯正的、优美而伟大的汉文明。
《周易》说,所有人伦关系,都是从男女夫妇这一对关系开始的。所以,古人认为,婚姻是“人伦之基”,万物之始,伦理根本。而庄重、典雅和质朴的汉礼将这些婚礼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至。
拜师礼
代拜师礼一般为四个程序:
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
第二是“拜师礼”。学生要向先生赠送六礼束修,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豆,寓意为红运高照;枣子,寓意为早早高中;桂圆,寓意为功德圆满;干瘦肉条,是用以表达弟子心意。老师在收下束修后,并回赠《论语》、葱、芹菜等礼物。同时带领学子齐颂《大学首章》,象征担下“传道、授业、解惑”的重大责任。
第三是“净手”。学生要按先生要求,将手放到水盆中“净手”。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洗手的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第四是“朱砂开智”。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眉心处点上一个像“痣”一样的红点。因为“痣”与“智”谐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目明心亮,希望学生日后的学习能一点就通。
此外,学生还要填写“亲供”,注明自己的“年龄、籍贯”等。之后便踏上了“路漫漫其修远”的求学之路。
酒道
古代是一个礼制森严的国家,对于乡饮酒礼,古人也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礼制程序,对礼仪活动中的人员设置、座次安排与物品陈设都做出了严格、细致的规定。
《礼记·射义》说,"乡饮酒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座次安排严格遵照阴阳五行方位与长幼、尊卑关系进行;各种物品陈设更是有着明确的规定。行礼中,从迎宾、升堂、入席、落座到读律、宴饮、礼毕送客都有着十分详细的程序规定,以整个仪式的庄严、隆重。
乡饮酒礼的意义在于序长幼,别尊卑,以一种普及性的道德实践活动,成就孝弟、尊贤、敬长养老的道德风尚,达到德治教化的目的。乡饮酒礼始于周代,初不过是乡人的一种聚会方式,儒家在其中注入了尊贤养老的思想,使一乡之人在宴饮欢聚之时受到教化。
秦汉之后,乡饮酒礼长期为历代士大夫所遵用,直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清政府决定将各地乡饮酒礼的费用拨充军饷,才被废止。前后约三千年之久,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抓住商机 立刻联系
马上留言 共同发展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了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该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